法案研究

BILL RESEARCH

每周一“典”| 向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APP说不

发布者:海迪森律所    时间:2023/12/4 10:26:16    热度:

背景

2023年5月10日,网信中国公布《关于腾讯手机管家等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的通报》。本次通报主要涉及“安全管理、网络借贷”两大类APP,其中,48家网络借贷类APP被点名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。网信办要求,针对检测发现的问题,相关App运营者应当于本通报发布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,并将整改情况报网信办,逾期未完成整改的网信办将依法予以处置。

真实案例

2019年11月,被告邹某、韩某开发部署了“夜生活”APP的安卓端、IOS端和服务器端。该款APP以美女图片为诱饵吸引不特定的网络用户点击,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,获取包含姓名、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的手机通讯录并上传至服务器保存,后又被他人下载用于敲诈勒索违法犯罪活动。该款APP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18万余条,被告邹某、韩某分别从中获利3万余元、15170元。

       2020年10月23日,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生效判决,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邹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,并处罚金30000元;韩某有期徒刑三年,并处罚金20000元。

       2022年10月,公益诉讼起诉人以被告邹某、韩某开发部署的APP未经许可,获取并上传用户的通讯录信息至服务器,被他人用于非法活动,侵害了个人信息安全,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为由,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。

       法院审理认为,被告邹某、韩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并从中获利的事实清楚、证据充分,其行为侵害了众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,导致不特定民事主体的个人信息存在被他人违法利用的风险,构成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,故被告邹某、韩某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。在被告邹某、韩某侵害众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造成的损失难以确定的情况下,公益诉讼起诉人主张邹某、韩某按照其因此获得的利益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符合法律规定,鉴于两被告的获利金额能够明确区分,法院确定邹某、韩某分别承担损害赔偿金30000元、15170元。邹某、韩某的行为给社会公众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,公益诉讼起诉人要求邹某、韩某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,法院予以支持。

       法院当庭宣判被告邹某、韩某分别支付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赔偿款30000元、15170元专门用于个人信息保护等公益事项支出,并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声明。

结语

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公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,同时,个人信息被恶意非法泄露的现象也普遍存在。公民在日常下载、使用APP时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,拒绝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。